传染病有多少种?历史上的传染病是怎么结束的?一文了解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。截至5月21日14时,全国共确诊2371例,疑似感染1例,死亡:4861例。继2003年非典之后,新型冠状肺炎也被列入乙类传染病。传染病都是怎么开始?又是怎么结束的?传染病为何如此可怕?普通人对传染病又了解多少呢?关于传染病的真相,你需要了解!一、传染病的分类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,传染病按照烈性程度分为甲类、乙类和丙类。甲类传染病原本有:鼠疫、霍乱、天花。任何一种爆发,都注定是一场灭顶之灾。幸运的是,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术,经过近200年的普及,1979年,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彻底消灭天花,甲类传染病则只剩下鼠疫和霍乱。乙类传染病有:艾滋病、非典、以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。其严重程度略低于甲类。而程度更轻微的流行感冒、荨麻疹、腮腺炎则被归为丙类。那么,历史上爆发过这么多次的传染病,都是怎么结束的呢?二、传染病结局(新冠肺炎、鼠疫为例)传染病一般是由病毒或细菌引发。要想战胜它,要么研制出疫苗对抗病毒,要么用抗生素杀死细菌。1、关于病毒先说病毒,此次武汉爆发的肺炎疫情,就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。冠状病毒一般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,由于各种原因,接触到人体,但病毒要想真正进入体内,需要找到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细胞,才能完成受体结合。而我们恰好有不少这种细胞暴露在空气中,比如眼睑、鼻腔、口腔内部的粘膜细胞,这也是为什么接触含有病毒的飞沫,容易被感染的原因。一旦被感染,受感染细胞又会变成病毒复制工厂,释放出更多的病毒去攻击其他的细胞,从而蔓延到气管、支气管,最终达到肺泡,引发肺炎。以新冠肺炎为例而本次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是,它还会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,传播到附近的空气中,接触他人的黏膜,引发二次传染。粘膜感染、近距离的空气传播,这就是冠状病毒高传染率的原因。那么,真的没办法遏制疫情吗?当然有,除了隔离传播源,控制传播途径,从长远来看,研制出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人体有个很强大的免疫系统,会对外来入侵的生物进行识别、然后消灭清除。而此次的冠状病毒,就是顺利躲过了免疫系统的识别,已经破坏正常细胞,体内的免疫系统才反应过来。发现了吗?问题的关键是,如何让病毒在进入人体第一时间,就被免疫系统识别乃至消灭?所以,这就需要靠疫苗发挥作用。疫苗本质上就是用病毒或细菌做的,通过分离、过滤、提取、动物试验、人体临床试验……等等一系列的措施。在确保安全与有效的前提下,注射到人体身上,让免疫系统提前认识病毒,并且做好应激准备,不断提高清除该病毒的能力。不过,疫苗研发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。这次,不到一个月,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团队,就完成了第一步——成功分离毒株,这真的非常厉害了。2、关于细菌说完病毒,再来看看传染病另一个元凶——细菌。细菌相较于病毒,不用寄生在正常细胞体内,就能自行复制繁衍。这也是为什么,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总能给人类留下毁灭性的重创。以鼠疫为例如鼠疫杆菌,这种细菌来源于老鼠等啮齿类动物,并经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到人类身上。13世纪开始, 全球进入小冰河期。温度下降,野外的啮齿类动物无从觅食,于是大量携带病菌的老鼠进入了人类生活区。由于老鼠的特殊体质,感染这种细菌,不会立即死去,所以,细菌会随着老鼠四处乱窜。而人一旦感染会开始发烧,紧接着脖子、腋下等部位淋巴结肿大,随后伴随剧烈咳嗽,进而皮肤会出现黑斑、手脚坏死,最终器官大量衰竭致死。所以,鼠疫还有个更恐怖的名字——黑死病14世纪的100年中,2400万人因黑死病丧生,相当于当时欧洲人口的1/4,眼看着整个欧洲就要消失..但神奇的是,到了1352年,黑死病消失了。具体消失原因,生物学家也没有定论。比较可靠的分析认为,主要是人口损失过快,同时啮齿类动物也大量发病而亡,导致鼠疫杆菌缺少新的宿主,传播受阻,从而在人体消失。然而,生存能力极强的细菌当然不会被消灭,它继续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并持续繁殖。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, 鼠疫仍然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。19世纪末,我国云南也曾爆发鼠疫,并波及欧洲、美洲、非洲等60多个国家,死亡达千万人以上。二战后,随着青霉素等抗生素的量产,鼠疫虽不能被根除,但只要及时发现就能治愈。三、启示不过,对于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病毒而言,每一次的消退,都只是因为缺少新的宿主,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爆发。所以 ,同鼠疫一样,很多传染病,我们只能与之共存,并且要怀有敬畏之心,时刻提防它卷土重来。17年前的非典,和如今肆虐的新型肺炎,就是血淋淋的教训。即便医疗技术再进步,从整个生态圈来说,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如果继续傲慢、自以为是,屡次打破平衡那么,对于整个地球来说,是不是也在面临一场“瘟疫”呢?是不是又该启动调节机制,排除异己呢?
时间:2021-05-21点击:0